新闻中心
退休法官发挥余热做起老娘舅
发布日期:2016-10-26 作者: 张帅

    在秀洲,有一位扎根基层法庭的“麦田守望者”,只要提及“赵法”这个名字,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但是不一定有人知道“赵法”的全名叫赵永林。他深知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种光荣称号,更意味着一种神圣的责任。他俯首在基层法庭一干就是29年,2011年从法官的职位上退休,又被返聘为人民调解员,继续扎根基层王江泾法庭。日前,记者特别来到秀洲区人民法院王江泾法庭,采访了这位守望“麦田”的老娘舅。

  穿着整齐的服装,俯首坐在桌前书写着调解案件的情况,丝丝白发已藏在鬓角……记者第一眼看到“赵法”时,便能感觉到从他身上散发出的一身正气。从197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到1982年3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,赵永林在秀洲区人民法院王江泾法庭一干就是29年,从书记员开始,陆续担任过助理审判员、审判员、副庭长、庭长,如今又“退休再就业”成为一名老娘舅。

  “我这大半辈子都在王江泾法庭,以前是坐在审判席,现在是忙在法庭外,帮助调解化解老百姓的矛盾纠纷。”赵永林说,虽然现在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,但是仍觉得自己能发挥余热,所以他仍然奔波在村村户户之间,用他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经验,为人民群众服务,做着说事拉理的调解工作。

  赵永林说,作为一名老娘舅,他现在主要负责一些诉调对接、诉前调解的案件,“让一些矛盾化解在庭审前,降低老百姓的诉讼费用,也可以减轻法院的办案压力。”赵永林介绍,目前他负责调解的案件多是民事案件,尤其是农村发生的民事案件还有着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媳妇还有一堆大道理”的特色。

  为此,赵永林采取的办法是“快刀斩乱麻、速战速决”。前段时间,一起复杂的矛盾纠纷就让他忙得晕头转向。王江泾某纺织作坊负责人通过中间人请人搬卸货物,而74岁的村民沈大爷在搬运货物时不慎摔伤,并且摔成了九级伤残,为此,多方陷入了胶着的矛盾僵局中。“这起案件很复杂,作坊老板是找了一个中间人来雇工搬运,可中间人又没有与帮工们签合同,所以整个劳务案件又要讲法,又要讲理,还要讲情。”赵永林说,为了尽快解决这起纠纷,他一个人带着材料三方跑腿,各个击破,“跑了几个月后,总算是把三方都说通了,当天立即把三人都叫到法庭来,协议、款项当场签订、结清,防止他们有人变卦,也省得夜长梦多。”正是凭借着这股子“狠劲”,今年1至10月,赵永林调解了190起案件,调解成功率更是100%。

  “虽然退休了,但是我并没有离开,现在还是在以另一种形式发挥自己的特长,帮助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,也在一些案件审理时担任陪审员,有时候还要协助法官送法律文书,这样的日子过得充实也有意义。”赵永林笑着说。

  如今,65岁的赵永林依然坚守着他的理想“麦田”,恪守情系百姓、司法为民的服务宗旨,以一个老法官的平凡实践书写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人民的负责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“只要身体还吃得消,我便会继续扎根下去,用自己的力量为民排忧。”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